课程介绍

《公共关系与礼仪》 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公共关系与礼仪》这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综合应用相关理论,建立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并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为未来取得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专业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礼节。 2、准确理解人的行为所表达的含义。 3、 学会与人沟通,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团队精神,在知识与技能两方面的目标保证都实现的同时,侧重于对学生在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方法能力目标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3、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够利用所学原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体现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社会能力目标 1、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的课堂活动(游戏、讨论、案例分析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互动意识、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获得应有的收获。 2、通过不同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对比剖析与课程教学中的团队活动实践让学生领悟并认识到敬业耐劳、恪守信用、讲究效率、尊重规则、团队协作、崇尚卓越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在个人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树立起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养成。 整体内容: 序号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项目四 项目五 项目六 项目七 项目八 教学 项目 名称 公关礼仪概述 个人形象礼仪 日常见面礼仪 公关交际礼仪 公关聚会礼仪 公关求职礼仪 涉外商务礼仪 商务习俗礼仪 学时 分配 2 6 6 6 4 6 4 2 学时合计:36学时 理论学时 20(18) 56%(50%) 实践学时 16(18) 44%(50%)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行政法律教研室韦光非 授课对象: 三年制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行政执行专业 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公共关系与礼仪》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行政执行专业的公共素质拓展及选修领域课程; 本课程共36个学时,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学时20个,实践学时16个;行政执行专业理论学时18个,实践学时18个。 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建议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等“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以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教学场所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为保证教学安全和实践效果,建议学生分组控制在4—5人/组。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工作。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丰富的课件等教学辅助设备。教学中还要通过多种方法以加强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公共关系与礼仪》 刘芳 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现代商务礼仪教程》金正昆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礼貌礼节礼仪》陈继光主编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社交礼仪》,李兴国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3、网络资源: 金正昆礼仪视频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